聽音樂,就是聽聲音。但是,聽音樂,也是聽時間:像大河般平靜流淌的時間,像瀑布般奔流直下的時間,像大海般浪花翻卷的時間,像湖泊般平靜無紋的時間。
音樂連結永恆——愛情、死亡、神性、自然美。音樂之所以連結永恆,是因為它本身就是永恆:音樂是師生代代相傳下來的傳統。在許多文化中,或許在所有的文化中,此乃音樂之真諦。
但是在西歐,音樂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新的傳播方式,那就是記譜,於是,音樂的許多變化也隨之出現了。音樂可以以固定的作品形式——也就是被作曲家寫下來的形式——存在了。一部作品有了開場,有了結尾,開場與結尾之間有了既定的長度。很快,音樂有了向前行進的感覺。一部作品到另一部作品之間可以有向前的演進了。作曲家可以透過自身的努力也可以透過別的作曲家的作品學習新東西。隨著音樂風格和音樂技巧的星移斗轉,音樂藝術也可以有整體意義上的向前演進了。記譜使作品有可能永存,使某些作品有可能成為經典。有了記譜,音樂才有了歷史。
因為有了記譜,音樂也有了遠行的可能,一首被寫下來的樂曲,可以在遠離創作地的它鄉異土演出。當其它音樂文化只是當地和當地人的瑰寶時,西方的記譜音樂已經成為世界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