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

《迷雾》是一部 2007 年的美国恐怖片,改编自斯蒂芬·金 1980 年同名中篇小说,由弗兰克·达拉邦特编导。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导演改编过斯蒂芬·金的另一作品——《肖申克的救赎》。[1]整部影片很细腻,细节上给了很多镜头,如面部表情,将社会中各个阶级的人物的特点及之间的冲突表现得很生动、深刻。由于影片中的血、残尸、肠子等画面,使其成为了一部恐怖片,不过一休儿觉得这些是血腥,不是恐怖,是恐惧。一休儿将以一种后印象主义的视角来评论这部电影,将影片带给一休儿的兴趣点,一一串联起来。

平时每人都很和谐,但当出现困难时,冲突就出现了。到了末日危机,宗教信仰者企图从信仰中找到解释并维护教条,好辩之徒则沉迷辩论搞起政治,但这两类人的尝试都是无用、荒唐的,因为只是迷信或傲慢带来的偏见,只是个人统治欲、控制欲的傀儡,扰乱人心且令人恶心。与之相反,男主这边则是宽容、温馨、爱,以及理性和科学,且以男主为首的这一组织是自我凝聚起来的,而非被煽动、被说服。但可惜只是少数。那么,末日来临时,究竟什么会拯救这个世界呢?

群体无组织,遇到生命威胁则混乱,越来越糟。当巨蚊飞到女教徒的身上时,女教徒哭着说出教条,仿佛终于能够自愿地死——如苏格拉底、耶稣般——了,但当巨蚊飞离时,她仿佛又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欣喜了起来,有点讽刺。灾难发生后,有些人——听了女教徒的说教[2]的群众——也开始信仰了起来,而不是理性地认为那些只是由技术创造的怪物。说明即使在现代社会,群众还是倾向于迷信——一些虚构的故事——的,而非科学。当越来越多的群众被宗教煽动起来时,无知的群众只会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混乱,群众也就越来越相信教条,并以教条——这副有色的眼镜——去解读事实,以致甚至走向一条反人类的道路,电影中提到的这点,值得我们警惕。还有,宗教的泛滥,也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政治的作用,即律师带头的政治集团,只是他们早已因傲慢而灭亡,因为他们没有正视事实,一种对政治的讽刺。另外,还有些人则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以求摆脱恐惧和痛苦。

如此说来,这部电影还是很有特色的,以小场景的视角去理解末日世界、探求人类社会,少了一点史诗和快感,多了些哲思——比如人性的善恶问题——和共鸣。不像其它末日灾难片,将焦点放到世界,然后拯救世界。以商业的角度,制作的成本也低,当然,票房可能也不高。此外,这也给了社会研究者一个提醒:通过极端条件——如末日环境——来研究这个社会,因为在极端条件下,各种问题都凸显出来。

当然,回到末日产生的原因,是科学。这就引出科学的伦理问题,科学的发展最终将毁灭人类?技术恐惧。科学家将是毁灭人类的刽子手?一种历史悠久的科学怪人情结。有趣的是,影片中,宗教和科学家被物理地设置在了同一个场景下,当反科学的言论从女教主口中说出之时,电影仿佛以这种物理的方式告诉人们:技术恐惧等同宗教,它们是毁灭人类的真正刽子手。

当女教主掌握大权时,男主宁愿承担外面怪物的风险,也不愿继续留在超市。当女教主被杀死,男主带领少数几个人离开已狼狈不堪、狭窄黑暗却暂时安全的超市,走进危险的白色迷雾之时,仿佛是科学杀死了宗教,然后走入未知且危险的迷雾之中,继续艰难地探求光明和真理。在这个过程中,有牺牲者,有退缩者,有迷茫者,但最终值得赞美的,是意志坚定、坚守爱义、不畏恐惧、勇于抗争之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得以欣赏迷雾之中的奇幻之美!至于结尾,是希腊悲剧,让我们在男主的呐喊、泪水、后悔之中,在成功拯救自己孩子的女人的眼神的移动中,痛记:始终不要放弃希望!

那么,末日来临时,究竟什么会拯救这个世界呢?究竟又怎么去拯救这个世界呢?


  1. 参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迷霧驚魂 ↩︎

  2. 女教徒的台词中透露的是编剧对基督教的核心的深刻理解,更多:基督教的魔力。 ↩︎